[ACNS 亞洲神經外科醫學會邀請演講]
代表高雄長庚神經腫瘤團隊受邀演講
今天晚上受ACNS (Asian Congress of Neurosurgical Society) 亞洲神經外科醫學會的邀請在線上會議發表演講。大會破天荒的給我40分鐘的時間。我給了大會四個題目,大會針對各個題目和我喬了很久,最後選了一個很不外科的講題: A Surgeon's View of Neuropathology Diagnostic Odyssey for 2021 WHO CNS Classification Update 從神經外科醫師的觀點看神經病理的演進以及2021發布的神經腫瘤新病理分類。
我把去年台灣神經腫瘤醫學會邀請我演講的兩個題目融合在一起講,會議由我所尊敬的巴西顱底大師Luis Borba主持,線上總共有五六百個神經外科醫師。我從來沒有在國際演講講那麼長的時間,又講那麼非外科的題目,很怕螢幕前大家閉屏後全部都跑走了。所幸專業的神經病理論述中,我穿插了五個我的病患關於神經病理診斷旅程對病患的深切影響。講完反應熱烈。我尤其害怕印度醫師的印式英語發問。不過這兩年我好像適應印式英語不少。其中最後ACNS的教育委員會主席,印度籍的Raja Kutty教授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你今天講了這麼多我們年輕醫師很多都沒有聽過的神經病理知識,你認為現代的年輕醫師應該要如何學習這些知識?
我前面的講員大多的講題都是關於神經外科手術與神經解剖的神外醫師核心知識。我特別說,這些我們原本的外科醫師核心知識仍然都很重要。但是很明顯的,很多疾病,尤其是腦瘤神經腫瘤,無法單靠手術治療,甚至不需要靠手術治療。外科醫師如果憑靠著高明的手術技術卻沒有相關的神經疾病背景知識以及新診斷新治療技術的不斷更新,你有可能無法給病患最佳的治療,更甚者,你有可能因為太過高明的手術反而給病患動不必要的手術造成傷害。
至於如何學習住些知識,我的回答非常簡單。從自己的病人身上開始學。每個自己的病患,手術前與手術後,你需要多做知識查詢,多做跨科別討論,多做跨領域的工具選擇。不要一廂情願認為只能手術,或是只能以接受目前治療成果為滿足,那你和你的團隊就會一直茁壯,一直成長,你的病患將會因此得到最多的治療選擇與最佳的治療結果。
是為記。